核心定位: 10分钟试讲,精髓在于中间的“8分钟”。一个结构完整、重点突出、互动充分的“黄金8分钟”教学设计,能牢牢抓住考官的心。
“起承转合”四步教学模型:
起:导入新课(1-1.5分钟)——激发兴趣
方法: 设疑导入、故事导入、情境导入、复习导入。
要求: 新颖、简洁、切题,迅速将学生(考官)带入学习情境。
示例(语文《背影》): “同学们,我们常说父爱如山。但朱自清先生却用了一个独特的视角——‘背影’,来刻画父爱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‘背影’,感受其中深沉的父爱。”
承:探究新知(4-5分钟)——突出重点
核心任务: 讲解1-2个核心知识点。
方法: 采用“提出问题 → 引导探究 → 讲解分析 → 得出结论”的启发式教学。
互动设计: 至少设计2-3次有效的师生互动。如提问、小组讨论、上台板演等,并模拟学生的正确或错误回答,进行点评和引导。
板书配合: 边讲边写,将知识要点清晰地呈现在黑板上。
转:巩固练习(1.5-2分钟)——深化理解
设计一个小而精的课堂活动,检验学生对本课重点的掌握情况。
形式: 快速问答、完成一道练习题、小组互评等。
目的: 体现“讲练结合”的教学理念,展现课堂的实效性。
合:小结作业(1分钟)——收官升华
课堂小结: 引导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,教师再加以强调。
布置作业: 作业要有开放性、实践性或分层性。如:“请同学们课后也观察并描写一个你亲人的细节(如母亲的手、老师的微笑),下节课我们来分享。”
贯穿始终的要义: 自信的教态、清晰的言语、以及对“学生”的关注,是这一切教学设计的灵魂。
普通会员